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,也不可避免的會犯很多錯誤,所以家長急了,可能就會實施錯誤的教育手段,但是以下這五個不要去做哦。
1.不要搞物質刺激
有些父母的殺手锏就是對孩子的獎勵:考試成績全部85分以上,獎勵100元,90分以上買自行車,95分獎勵手機一部;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進入前三,獎勵MP4 。雖有其他不同方式,但刺激效果是一致的。當人生的追求轉化成物質上的貪婪,我們又從何談起獨立的競爭意識和健全的人格呢?
2.不能體罰孩子
體罰對于中國的孩子來說,是最熟悉不過的,特別是在農村,家長們信奉“不打不成才”、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的“古訓”,于是一個嶄新的輪回繼續(xù)著:被棍棒打出來的父母們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孩子。這種做法,直接向孩子灌輸了落后、野蠻的文化,扭曲了孩子的人格,使他們留下不同的缺陷。
3.不可回避性教育
好問是孩子的天性,好奇是青少年的特點,性問題是青少年回避不了的問題,但是,許多家長對性問題,在孩子面前閉口不言,致使孩子更加覺得神秘,越是增強了好奇心,導致作出糊涂事情。所以,有些性知識幾乎為零的孩子,以至于做未婚媽媽,成為性暴力犯罪的當事人。
4.不要反對孩子做家務
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,剝奪了孩子做家務的一切機會。這樣實際是削減了孩子的能力,何況孩子還能從勞動中鍛煉身體,放松緊張的神經,一些家長偏偏舍棄了這種好辦法。事實證明在家常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,可能是因為他們從小處理事情的能力比較強.所以長大以后比較不容易有挫敗感,或者比較能面對挫折。
5.不可扼殺孩子的獨立人格
有一個關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,說的就是中國家庭教育和國外的區(qū)別:一個中國兒童拿著自己畫的圖畫讓父母鑒賞,他會說,你看,我畫得像不像?同樣,國外的孩子會向父母說,你看,我畫得好不好?這一“像”一“好”,僅一字之差,卻有天壤之別。相同的環(huán)境下,異樣的提問方式,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。
培養(yǎng)孩子的良好性格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,父母要從自身做起,不要誤導孩子,也不要強迫孩子,學會尊重,親情將會更加美好。